铜期货市场在7月4日呈现出明显的下行态势,这反映了当前宏观经济和产业供需的双重压力。从整体来看,沪铜主力合约开盘报80460元/吨,盘中最高触及80760元/吨,最低下探79620元/吨,最终跌幅达1.30%,报79710元/吨。与此同时,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铜期货开盘报9957.5美元/吨,盘中最高9968美元/吨,最低9860美元/吨,现报9871美元/吨,跌幅0.81%。这种同步下跌表明全球铜市场正受到宏观政策预期和库存变化的共同影响,短期内市场情绪偏向谨慎。
具体到沪铜行情,主力合约的价格波动区间较大,从79620元/吨到80760元/吨的落差凸显了市场的不确定性。跌幅1.30%并非孤立事件,而是近期趋势的延续。结合6月27日至7月3日的精铜杆周度开工率数据(降至63.74%,环比下滑10.27个百分点),这反映了国内下游需求疲软,企业通过减产降库应对铜价上涨压力。7月3日国内电解铜现货库存增至12.94万吨,较前值增加0.59万吨,库存累积进一步抑制了价格支撑力。这些微观因素叠加,导致沪铜盘中多次测试低位,并最终收于79710元/吨,显示出供应过剩的隐忧。
外盘LME铜的表现虽跌幅略小(0.81%),但同样承压明显。价格从9957.5美元/吨高位回落至9871美元/吨,盘中最低触及9860美元/吨,这表明国际市场的联动性较强。宏观层面,智利6月铜出口数据提供了关键线索:铜出口量150295吨,其中对中国出口29990吨;铜矿石和精矿出口量1126625吨,对华出口809837吨。尽管智利供应维持高位,但中国进口减少(精铜杆企业减产)暗示需求端乏力,这间接拖累了LME铜价。同时,美元指数反弹(受美国非农数据好于预期影响)增强了铜作为美元计价商品的成本压力,加剧了外盘下跌趋势。
从宏观消息深度分析,铜价走弱的核心驱动在于供需失衡和政策预期修正。一方面,智利出口数据虽显示供应充足,但中国作为最大消费国的需求减弱(精铜杆开工率超预期下滑至63.74%,同比转负下滑4.75个百分点)导致库存快速累积,这直接抑制了现货升水。另一方面,美联储降息预期走弱(参议院通过法案和非农数据强劲),强化了美元强势,对铜价形成宏观压制。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铜市场从6月底的八万高点回落,凸显出当前“易涨难跌”态势中的下行风险。

机构观点提供了有价值的补充,但需结合整体背景解读。佛山金控期货强调铜精矿紧缺(加工费处于五年低位)和库存低位支撑,但指出宏观震荡(降息预期减弱)主导短期走势。广州期货则聚焦美元反弹对铜价的压力,并提到产业面供应矛盾支撑价格,但消费抑制导致现货升水被压制。我认为,这些观点虽正确,却低估了需求端萎缩的冲击:精铜杆开工率大幅下滑和库存增加表明,高价已显著抑制终端消费,这可能放大价格回调幅度。综合来看,短期内铜价将维持震荡下行,但中长期仍需关注铜精矿供应短缺(如智利出口结构变化)是否缓解。
7月4日铜期货的下跌是宏观与微观因素共振的结果。短期展望,市场可能在79000-80000元/吨区间震荡,因美联储政策不确定性和库存压力持续;中长期则取决于全球需求复苏(如中国刺激政策)和供应端扰动(铜精矿加工费低位)。建议投资者关注下周库存数据和美国通胀报告,以捕捉潜在转折点。
高位放量与无量上涨怎样判断???放量了是出货,无量又是假突破,矛盾??
谁说放量上涨好了?没人这么说过啊…… 但有时量是敲出来的,有时在某些关键位置放量的概率较大。 很多能缩量走出很远、很高的股票,往往在启动时已经放出过巨量,这种情况被理解为主力控盘程度高。 贴篇量价关系的文章参考一下: 量价关系的类型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常见的类型,即低量低价、量增价平、量增价涨、量缩价涨、量增价跌和量缩价跌等六种;另一类是比较特殊的类型,即地量地价、天量天价、无量空涨、无量阴跌、底部放量和顶部对倒等六种。 1、低量低价 低量低价主要是指个股(或大盘)成交量非常稀少的同时、个股股价也非常低的一种量价配合现象。 低量低价一般只会出现在股票长期底部盘整的阶段。 当股价从高位一路下跌后,随着成交量的明显减少,股价在某一点位附近止跌企稳,并且在这一点位上下,进行长时间的低位横盘整理。 经过数次反复筑底以后,股价最低点也日渐明朗,同时,由于量能的逐渐萎缩至近期最低值,从而使股票的走势出现低量低价的现象。 低量低价的出现,只是说明股价阶段性底部形成的可能性大大增强,而不能作为买入股票的依据。 投资者还应在研究该股基本面是否良好、否具有投资价值等情况后,才能做出投资决策。 2、量增价平 量增价平主要是指个股(或大盘)在成交量增加的情况下、而个股的股价却几乎维持在一定价位水平上下波动的一种量价配合现象。 量增价平既可以出现在上升行情的各个阶段,也可以出现在下跌行情的各个阶段之中。 同时,它既可以作为卖出股票的信号,也可以作为买人股票的信号。 区别买卖信号的主要特征,是要判断“量增价平”中的“价”是高价还是低价。 如果股价在经过一段时间比较大的涨幅后、处在相对高价位区时,成交量仍在增加,而股价却没能继续上扬,呈现出高位量增价平的现象,这种股价高位放量滞涨的走势,表明市场主力在维持股价不变的情况下,可能在悄悄地出货。 因此,股价高位的量增价平是一种顶部反转的征兆,一旦接下来股价掉头向下运行,则意味着股价顶部已经形成,投资者应注意股价的高位风险。 如果股价在经过一段比较长时间的下跌后、处在低价位区时,成交量开始持续放出,而股价却没有同步上扬,呈现出低位量增价平的现象,这种股价低位放量滞涨的走势,可能预示着有新的主力资金在打压建仓。 一旦接下来股价在成交量的有效配合下掉头向上,则表明股价的底部已经形成,投资者应密切关注该股。 3、量增价涨 量增价增主要是指个股(或大盘)在成交量增加的同时、而个股的股价也同步上涨的一种量价配合现象。 量增价涨只出现在上升行情中,而且大部分是出现在上升行情的初期,也有小部分是出现在上升行情的中途。 在经过前期一轮较长时间的下跌和底部盘整后,市场中逐渐出现诸多利好因素,这些利好因素增强了市场预期向好的心理、刺激了股市的需求,市场交换逐渐活跃起来。 随着成交量的放大和股价的同步上升,投资者购买股票短期内就可获得利润,赚钱的示范效应激起了更多投资者的投资意愿。 随着成交量的逐渐放大,股价也开始缓慢向上攀升,股价走势呈现量增价增的态势,这种量价之间的良好配合,对未来股价的进一步上扬,形成了真实的实质性支撑。 4、量缩价涨 量缩价涨主要是指个股(或大盘)在成交量减少的情况下、个股的股价却反而上涨的一种量价配合现象。 量缩价涨多出现在上升行情的末期,有一小部分也会出现在下降行情中期的反弹过程中。 不过,量缩价涨的现象在上升行情和下降行情中的研判是不一样的。 在持续的上升行情中,适度的量缩价涨表明主力控盘程度比较高,维持股价上升的实力较强,大量的流通筹码被主力锁定。 但量缩价涨毕竟所显示的是一种量价背离的趋势,因此,在随后的上升过程中出现成交量再次放大的情况,则可能意味着主力可能在高位出货。 在持续的下降行情中,有时也会出现量缩价涨的反弹走势。 当股价经过短期内的大幅度下跌后,由于跌幅过猛,主力没能全部出货,因此,他们会抓住大部分投资者不忍轻易割肉的心理,用少量资金再次将股价拉高,造成量缩价涨的假象,从而利用这种反弹走势达到出货的目的。 总之,对于量缩价涨的行情,投资者应区别对待,一般以持股或持币观望为主。 5、量增价跌 量增价跌主要是指个股(或大盘)在成交量增加的情况下、个股的股价却反而下跌的一种量价配合现象。 量增价跌现象大部分是出现在下跌行情的初期,也有小部分是出现在上升行情的初期。 不过,量增价跌的现象在上升行情和下降行情中的研判也是不一样的。 在下跌行情的初期,股价经过一段比较大的涨幅后,市场上的获利筹码越来越多,一些投资者纷纷抛出股票,致使股价开始下跌。 同时,也有一些投资者对股价的走高仍抱有预期,在股价开始下跌时,还在买入股票,多空双方对股价看法的分歧,是造成股价高位量增价跌的主要原因。 不过,这种高位量增价跌的现象持续时间一般不会很长,一旦股价向下跌破市场重要的支撑位、股价的下降趋势开始形成后,量增价跌的现象将逐渐消失,这种高位量增价跌现象是卖出信号。 在上升行情初期,有的股票也会出现量增价跌现象。 当股价经过一段比较长时间的下跌和底部较长时间盘整后,主力为了获取更多的低位筹码,采取边打压股价边吸货的手段,造成股价走势出现量增价跌现象,但这种现象也会随着买盘的逐渐增多、成交量的同步上扬而消失,这种量增价跌现象是底部买入信号。 6、量缩价跌 量缩价跌主要是指个股(或大盘)在成交量减少的同时、个股的股价也同步下跌的一种量价配合现象。 量缩价跌现象既可以出现在下跌行情的中期,也可能出现在上升行情的中期,但它们的研判过程和结果是不一样。 在上升行情中,当股价上升到一定高度时,市场成交量开始减少,股价也随之小幅下跌,呈现出一种量缩价跌现象,而这种量缩价跌是对前期上升行情的一个主动调整过程,“价跌”是股价主动整理的需求,是为了清洗市场浮筹和修正较高的技术指标,而“量缩”则表明投资者有很强的持筹信心和惜售心理。 当股价完成整理过程后,又会重新上升。 在下跌行情中,当股价开始从高位下跌后,由于市场预期向坏,一些获利投资者纷纷出逃,而大多数投资者选择持币观望,市场承接乏力,因而,造成股价下跌、成交萎缩的量缩价跌现象。 这种量缩价跌现象的出现,预示着股价仍将继续下跌。 上升行情中的量缩价跌,表明市场充满惜售心理,是市场的主动回调整理,因而,投资者可以持股待涨或逢低介入。 不过,上升行情中价跌的幅度不能过大,否则可能就是主力不计成本出货的征兆。 下跌行情中的量缩价跌,表明投资者在出货以后不再做“空头回补”,股价还将维持下跌方向,因而,投资者应以持币观望为主。
LED驱动上Ta,Tc各表示什么温度
驱动器工作的环境温度和外壳温度一般LED驱动器规格书上面均标有两个温度Ta和Tc,Ta是指驱动器工作的环境温度,Tc为驱动器的外壳允许的最高温度。 Ta是个温度范围,比如-40℃~50℃,这个温度区间越宽表示其适用使用环境越宽,通常低温的限制是驱动器中的半导体、电解电容等限制。 而高温有两个大的限制,首先是安规要求的温度限制,比如UL规定Tc、变压器、PCB、安规电容等安规零件最高温度,这样就限制了Ta,再次就是一些电解电容、功率半导体、磁性零件等器件的温度限制。 通常要满足以上的两个要求下,Ta越高,说明其温升越低,使用在相同环境温度下可靠性就越高(内部电子零件相同条件下)。 扩展资料:LED是2~3伏的低电压驱动,必须要设计复杂变换电路,不同用途的LED灯,要配备不同的电源适配器。 国际市场上国外客户对LED驱动电源的效率转换、有效功率、恒流精度、电源寿命、电磁兼容的要求都非常高,设计一款好的电源必须要综合考虑这些因数,因为电源在整个灯具中的作用就好比像人的心脏一样重要。 用LED作为显示器或其他照明设备或背光源时,需要对其进行恒流驱动,主要原因是:1、 避免驱动电流超出最大额定值,影响其可靠性。 2.、获得预期的亮度要求,并保证各个LED亮度、色度的一致性。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百科--LED驱动
股票与债券的异同
股票与债券的区别股票与债券都是有价证券,是证券市场上的两大主要金融工具。 两者同在一级市场上发行,又同在二级市场上转让流通。 对投资者来说,两者都是可以通过公开发行募集资本的融资手段。 由此可见,两者实质上都是资本证券。 从动态上看,股票的收益率和价格与债券的利率和价格互相影响,往往在证券市场上发生同向运动,即一个上升另一个也上升,反之亦然,但升降幅度不见得一致。 这些,就是股票和债券的联系。 股票和债券虽然都是有价证券,都可以作为筹资的手段和投资工具,但两者却有明显的区别。 1.发行主体不同作为筹资手段,无论是国家、地方公共团体还是企业,都可以发行债券,而股票则只能是股份制企业才可以发行。 2.收益稳定性不同从收益方面看,债券在购买之前,利率已定,到期就可以获得固定利息,而不管发行债券的公司经营获利与否。 股票一般在购买之前不定股息率,股息收入随股份公司的盈利情况变动而变动,盈利多就多得,盈利少就少得,无盈利不得。 3.保本能力不同从本金方面看,债券到期可回收本金,也就是说连本带利都能得到,如同放债一样。 股票则无到期之说。 股票本金一旦交给公司,就不能再收回,只要公司存在,就永远归公司支配。 公司一旦破产,还要看公司剩余资产清盘状况,那时甚至连本金都会蚀尽,小股东特别有此可能。 4.经济利益关系不同上述本利情况表明,债券和股票实质上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有价证券。 二者反映着不同的经济利益关系。 债券所表示的只是对公司的一种债权,而股票所表示的则是对公司的所有权。 权属关系不同,就决定了债券持有者无权过问公司的经营管理,而股票持有者,则有权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 5.风险性不同债券只是一般的投资对象,其交易转让的周转率比股票较低,股票不仅是投资对象,更是金融市场上的主要投资对象,其交易转让的周转率高,市场价格变动幅度大,可以暴涨暴跌,安全性低,风险大,但却又能获得很高的预期收入,因而能够吸引不少人投进股票交易中来。 另外,在公司交纳所得税时,公司债券的利息已作为费用从收益中减除,在所得税前列支。 而公司股票的股息属于净收益的分配,不属于费用,在所得税后列支。 这一点对公司的筹资决策影响较大,在决定要发行股票或发行债券时,常以此作为选择的决定性因素。 由上分析,可以看出股票的特性:第一,股票具有不可返递性。 股票一经售出,不可再退回公司,不能再要求退还股金。 第二,股票具有风险性。 投资于股票能否获得预期收入,要看公司的经营情况和股票交易市场上的行情,而这都不是确定的,变化极大,必须准备承担风险。 第三,股票市场价格即股市具有波动性。 影响股市波动的因素多种多样,有公司内的,也有公司外的;有经营性的,也有非经营性的;有经济的,也有政治的;有国内的,也有国际的;等等。 这些因素变化频繁,引起股市不断波动。 第四,股票具有极大的投机性。 股票的风险性越大,市场价格越波动,就越有利于投机。 投机有破坏性,但也加快了资本流动,加速了资本集中,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了社会总供给,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