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提供的市场分析文本,我将从液化气和沥青两大板块进行详细解读和扩展,重点关注供需动态、成本因素和市场预期,以更深入地阐明其内在逻辑和潜在影响。
在液化气方面,7月至8月国内供应显著增加,这主要源于两方面:一是检修炼厂陆续恢复生产,二是新增产能的释放。例如,镇海炼化二期项目于6月投产,宁波大榭的改扩建项目预计7月启动,这将进一步提升产能规模。同时,月底进口船货集中到港,导致码头卸货压力增大,库存预计累积,这可能对现货价格构成下行压力。需求端则呈现分化态势:丙烷脱氢(PDH)装置的开工率已升至70%,得益于利润大幅修复,未来有望继续上升;碳四需求受调油支撑,开工率回升至历史水平,但异丁烷脱氢装置因利润疲软,可能制约后续需求增长。高基差环境下,仓单注册放缓,预计PG2508-PG2509月差将震荡上行,反映出市场对远期合约的乐观预期。进口成本方面,地缘冲突缓和后,远东指数(FEI)大幅回落,7月合同价格(CP)下跌25美元/吨,跌幅超预期,这降低了进口成本。未来需密切监测OPEC+增产政策:若8月增产超预期,进口成本可能进一步下滑,加剧国内市场供应过剩风险。短期内,国内供应充足,盘面将锚定民用气这一最弱环节;中期则需关注仓单变化,这可能成为价格波动的关键变量。
沥青市场方面,上周价格大幅下跌,主要受成本端原油价格回落影响,这导致基差走强和利润显著修复。供应层面,7月排产计划量为247万吨,环比增加8万吨,同比大增39万吨,增量主要来自北方地区:无棣鑫岳复产沥青,鑫海大型装置预计7月中下旬启动;而中石化产量环比减少9万吨,因南方炼厂转向深加工装置,导致产量收缩。现货市场表现疲软:山东地区成交明显转弱,贸易商不断下调报价,但成交稀少,价格持续下探;华东地区以船发为主,厂库下降,但市场流转一般,部分地炼和贸易商释放远期合同,接受度不高。区域差异显著:后期北方雨水增多可能抑制需求,南方天气好转则支撑需求,形成北弱南强格局。短期来看,盘面将以震荡为主,原油成本波动和区域供需变化将是主导因素。
整体而言,液化气市场面临供应增加和需求分化的挑战,短期价格承压,中期需警惕仓单和进口政策变化;沥青则受原油成本驱动,供应增量集中于北方,现货疲软凸显需求不足。投资者应关注OPEC+政策、天气因素及炼厂开工动态,以把握潜在风险与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