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产品功能迭代呈现出四大核心升级方向,分别涉及市场数据服务、用户运营体系、账户管理功能及交易辅助??椋逑至似教ㄔ诖怪绷煊蛏罨衲芰Φ恼铰圆季?。从技术架构到交互逻辑的全面优化,反映出产品团队对专业用户需求的深度洞察。
一、行情系统结构化升级
大宗商品行情模块的品类扩展与分类细化,标志着平台数据中台完成了底层架构重构。通过建立多维标签体系与动态归类算法,实现商品期货、现货市场的交叉关联分析,支持用户构建个性化品种组合看盘界面。该升级不仅满足机构投资者跨市场套利需求,更通过智能分类引擎降低新手用户的学习门槛。
二、社交裂变机制创新
以老带新奖励策略的现金激励机制,突破了传统金融APP的保守运营模式。分层级邀请奖励配合即时提现功能,形成用户社交关系链的价值转化闭环。值得注意的是150元提现门槛的设定,既保证平台获客成本可控,又通过行为心理学中的目标锚定效应提升用户参与度。

三、机构级账户分析体系
账户管理??榈纳吨氐闾逑衷谌鑫龋?)多屏联动的可视化看板支持自由布局,适配不同机构的风控流程;2)视频数据流解码效率提升50%,确?;褂没凳奔嗫卮笞谖锪鞫?;3)多账户权限管理系统新增角色颗粒度控制,满足集团化企业的复杂管理需求。这些改进显著提升了B端用户的组织协同效率。
四、交易辅助系统智能化
品种洞察??橐牖餮八惴?,能自动识别20+种技术形态并生成多空信号预警。模拟交易系统则创新性地加入压力测试场景,支持用户自定义黑天鹅事件参数,这种基于蒙特卡洛模拟的训练模式,使交易策略验证更具实战价值。操作界面采用金融级触控响应技术,将订单执行延迟压缩至150ms以内。
本次升级构建了从数据获取、策略验证到风险管理的完整闭环,特别是在机构服务能力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但需注意功能复杂度提升可能带来的学习曲线陡峭问题,建议配套开发情景式教学系统,通过行为轨迹分析实现功能的智能推荐,最终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MACD和MA、KDJ和KD含义一样吗?怎么利用?
MACD平滑异同平均线(Moving Average Convergence Divergence),是一种股票技术,基于均线的构造原理,对价格收盘价进行平滑处理(求出算术平均值)后的一种趋向类指标。 具体的说,它是一种移动平均线的波动指标,不过它使用的不是普通移动平均线,而是将长期与中期的平滑移动平均线 (EMA) 的累积差距计算出来。 在 MACD 图形中显示两条图线,一条是实线就是 MACD 线,而另一条线为虚线 (Trigger line) 就是MACD的移动平均线。 在MACD线与 Trigger 线之间的差距可以画成柱状垂直线图 (Oscillators),且以零 (0) 为中心轴,以柱状垂直线图 (Oscillators) 图的正负表示 MACD线与 Trigger 线何者在上,何者在下以作为研判买卖的最佳时机。 重新认识MA指标均线的滞后性是均线系统的致弱点使得均线统系只有在大牛市中成立,从这点来讲均线系统对股市研究并无大益。 我们现在看到的各种情况下的K线图上都有MA均线指标,并且MA的参数大多为5、10、20,其意思也非常明显,5日代表一周,10日代表半月,20日代表一个月,如果所有的人都用MA(5、10、20)为标准来看股市的话,只有在MA(5、10、20)正确地反应股市运行的,是股市运作的客观规律的情况下才可取,否则就是缘木求鱼越使用越坏事。 我反对这种随大流的不假思索的治股态度。 KDJ指标的中文名称是随机指数,最早起源于期货市场。 KDJ指标的应用法则KDJ指标是三条曲线,在应用时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考虑:KD的取值的绝对数字;KD曲线的形态;KD指标的交叉;KD指标的背离;J指标的取值大小。 第一,从KD的取值方面考虑。 KD的取值范围都是0~100,将其划分为几个区域:80以上为超买区,20以下为超卖区,其余为徘徊区。 根据这种划分,KD超过80就应该考虑卖出了,低于20就应该考虑买入了。 应该说明的是,上述划分只是一个应用KD指标的初步过程,仅仅是信号,完全按这种方法进行操作很容易招致损失。 第二,从KD指标曲线的形态方面考虑。 当KD指标在较高或较低的位置形成了头肩形和多重顶(底)时,是采取行动的信号。 注意,这些形态一定要在较高位置或较低位置出现,位置越高或越低,结论越可靠。 第三,从KD指标的交叉方面考虑。 K与D的关系就如同股价与MA的关系一样,也有死亡交叉和黄金交叉的问题,不过这里交叉的应用是很复杂的,还附带很多其他条件。 以K从下向上与D交叉为例:K上穿D是金叉,为买入信号。 但是出现了金叉是否应该买入,还要看别的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金叉的位置应该比较低,是在超卖区的位置,越低越好。 第二个条件是与D相交的次数。 有时在低位,K、D要来回交叉好几次。 交叉的次数以2次为最少,越多越好。 第三个条件是交叉点相对于KD线低点的位置,这就是常说的“右侧相交”原则。 K是在D已经抬头向上时才同D相交,比D还在下降时与之相交要可靠得多。 第四,从KD指标的背离方面考虑。 在KD处在高位或低位,如果出现与股价走向的背离,则是采取行动的信号。 第五,J指标取值超过100和低于0,都属于价格的非正常区域,大于100为超买,小0为超卖。 技术分析指标的一种,KD指标的技术含义是“随机指数”(stochastics),你应知道的是KD指标由K值和D值构成的。 K值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今日K值=2/3昨日K值+1/3RSV 公式中的RSV是“未成熟随机值”(row stochastic value),RSV 指标(相对于Williams创造的威廉指标WMS%)主要用来分析市场是处于“超买”还是“超卖”状态:RSV高于80%时候市场即为超买状况,行情即将见顶,应当考虑出仓;RSV低于20%时候,市场为超卖状况,行情即将见底,此时可以考虑近仓。 举例说明如下:如果当日收盘价为20元,而最近9天以来的最高价为40元,最低价为16元。 则当天的“9日RSV”指标为[(20-16)÷(40-16)]×100%=16.67%,小于20%,说明市场处于“超卖”状况,可以考虑进仓。 如果当日收盘价为36元,最近9日最高价为38元,最低价为16元,则当天的“9日RSV”指标为[(36-16)÷(38-16)]×100% =90.91%,大于80%,说明市场处于“超买”状况,投资者应考虑出仓。 一般来讲,K值是连续的,但若无昨日K值,可以用今日RSV值或50代替。 从公式可以看出,K值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RSV。 D值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当日D值=2/3昨日D值+1/3当日K值 同样,当没有D值的原始资料时,可以用50或当日的RSV值代替。 证券市场上往往称K指标为快指标,D指标为慢指标。 K指标反应敏捷,但是如果单单以之作为决策的基础,容易跟不上行情的迅即变化而出错;D指标反应较慢,但由于它是经过一定时期的数据回归而得来的,因此较为可靠。 K值和D值结合起来所能表达的意思有:(1)当K值明显大于D值时,说明K线向上突破D线,此时为超卖市场行情,投资者应当考虑买进;而且K线的上冲斜率越是大,投资的获利可靠性越大。 waihui158,外汇要我发(2)当K值明显小于D值时,说明K线向下跌破D线,此时为超买市场行情,投资者应当考虑卖出。 K线的下冲斜率越是大,出仓的信号越是强。 (3)K值与D值相差不大时,说明市场处于相对平衡时期,可以静守等待时机。 KD是在WMS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KD就有WMS的一些特性。 在反映股市价格变化时,WMS最快,K其次,D最慢。 在使用KD指标时,我们往往称K指标为快指标,D指标为慢指标。 K指标反应敏捷,但容易出错,D指标反应稍慢,但稳重可靠。 二、使用方法:1.从KD的取值方面考虑,80以上为超买区,20以下为超卖区,KD超过80就应该考虑卖了,低于20就应该考虑买入了。 2.KD指标的交叉方面考虑,K上穿D是金叉,为买入信号,金叉的位置应该比较低,是在超卖区的位置,越低越好。 交叉的交数以2次为最少,越多越好。 3.KD指标的背离方面考虑(1)当KD处在高位,并形成两个依次向下的峰,而此时股份还在一个劲地上涨,这叫顶背离,是卖出的信号。 (2)当KD处在低位,并形成一底比一底高,而股价还继续下跌,这构成底背离,是买入信号。 4.J指标取值超过100和低于0,都属于价格的非正常区域,大于100为超买,小于0为超卖,并且,J值的讯号不会经常出现,一旦出现,则可靠度相当高。 三.使用心得:1.股价短期波动剧烈或者瞬间行情幅度太大时,使用KD值交叉讯号买卖,经常发生买在高点、卖在低点的窘境,此时须放弃使用KD随机指标,改用CCI、ROC、BOLLINGER BANDS···等指标。 但是,如果波动的幅度够大,买卖之间扣除手续费仍有利润的话,此时将画面转变成五分钟或十五分图形,再以KD指标的交叉讯号买卖,还可以斩获一点利润。 2.极强或者极弱的行情,会造成指标在超买或超卖区内上下徘徊,K值也会发行这种情形,应该参考VR、ROC指标,观察股价是否超出常态分布的范围,一旦确定为极度强弱的走势,则K值的超买卖功能将失去作用。 3.以D 值来代替K值,将可使超买超卖的功能更具效果,一般常态行情,D值大于80时,股价经常向下回跌;D值低于20时,股价容易向上回升。 在极端行情中,D值大于90时,股价容易产生瞬间回档;D值低于15时,股价容易产生瞬间反弹。 四.计算公式:1.产生KD以前,先产生未成熟随机值RSV。 其计算公式为:N日RSV=[(Ct-Ln)/(Hn-Ln)] ×1002.对RSV进行指数平滑,就得到如下K值:今日K值=2/3×昨日K值+1/3×今日RSV式中,1/3是平滑因子,是可以人为选择的,不过目前已经约定俗成,固定为1/3了。 3.对K值进行指数平滑,就得到如下D值:今日D值=2/3×昨日D值+1/3×今日K值式中,1/3为平滑因子,可以改成别的数字,同样已成约定,1/3也已经固定。 4.在介绍KD时,往往还附带一个J指标,计算公式为:J=3D-2K=D+2(D-K)可见J是D加上一个修正值。 J的实质是反映D和D 与K的差值。 此外,有的书中J指标的计算公式为:J=3K-2D最后想说的一句话是这些东西其实也没什么用出的,买股票要分析的是公司的基本面,以及宏观的政策,才能取胜,此外心态是取胜的最为重要的基石.
红薯一陇双行种植技术
红薯栽培技术要点一、选用良种 红薯除部分食用外,大部分用作饲料加工和加工淀粉。 因此,宜选择高淀粉型红薯良种豫薯868、YS86、湘幅1号、SL—19、湘薯17号等品种,这些品种出粉率高,产量稳定,抗性强,种植效益比普通品种高。 二、培育壮苗 育苗要求苗全、苗齐、苗匀、苗壮。 育苗方法主要有温床育苗、薄膜育苗和露地育苗三种,高产栽培一般选用温床育苗。 (一)温床育苗 1、苗床选择 选择地下水位低、排水方便、避风向阳、3—5年未种过红薯的疏松土壤作苗床,育苗前耕翻、耙平、整细。 2、苗床制作 苗床一般做成宽1.3m左右,便于盖膜,长度视地形和需要而定(一般每亩大田需苗床10m2左右),深度40—50cm(以厩肥、农作物、秸秆为酿热材料),床底挖成龟背形。 3、填放酿热物 床坑挖好后,将新鲜猪牛粪、作物秸秆等酿热物分层垫放,厚度50cm左右,如秸秆比例过大,可泼一些新鲜人粪尿,促发酵。 然后在酿热物上铺5—8cm厚的肥土。 如不挖坑,在平地做堆床的,四周要用稀泥封闭,防止散热。 4、适时排种 温床育苗可选择栽插前1个半月左右排种,露地育苗要求土温在14℃以上才能排种,根据以往经验,我市温床育苗一般3月上旬进行,露地育苗推迟10—15天。 要选择中等大小(150—220克),皮色鲜明无病斑的健壮薯块,亩(大田)用种量75—90公斤,排种密度13cm×16cm,每平方米排种量22.5—25公斤。 排种前先消毒,将种薯用70%甲基托布津700倍或25%多菌灵粉剂500倍液浸10分钟即可。 排种时薯块头部朝上,底部朝下,大薯排深小薯排浅。 排种后复土,复土不宜过厚,只要种薯不外露,就可盖土后用地膜低拱覆盖保温。 5、苗床管理 (一)要坚持前期高温催芽,中期适温长苗,后期低温炼苗的温度控制原则,主要通过低拱膜的盖、揭管理来调温控温。 齐苗前以催为主。 床温保持在30—35℃,温度超过30℃要及时揭膜降温,薯苗长至6—7叶时,转入炼苗为主,在气温不低于20℃时,揭膜炼苗,经3—5天炼苗后即可剪苗栽插。 二是加强肥水管理,苗床不宜过干或过湿,床土发白要少量浇水,保持床土湿润,每次采苗后追施一次腐熟稀薄粪尿水,提高薯苗产量。 同时注意搞好中耕除草等工作。 (二)薄膜覆盖育苗。 苗床不堆放酿热物,只覆盖塑料薄膜,这种苗床省工省料,但受天气影响较大,床温难以控制,排种时间比温床育苗推迟7天左右。 (三)露地育苗。 露地育苗不放酿热物也不盖膜,方法简单,省工省料,但用种量大,出苗少而缓慢,且排种时间受当地气候条件限制,要求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5℃才能排种,我市一般在3月下旬进行。 三、大田栽培 (一)深耕与垄作 1、深耕 红薯是块根作物,土壤要求土层深厚、土质疏松、通气良好、肥沃适度。 深耕能加厚活土层,改善通气性,加强蓄水能力,促进土壤养分释放。 因此,不管是平作或是垄作,深耕都是提高红薯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 2、垄作 与平作比较,垄作优点:①便于排灌,有利抗旱防渍。 ②加深土层,扩大根系活动范围。 ③增大土壤与外界的接触面而使受光面积增大,土壤昼夜温差扩大。 据涟源市斗笠山镇塘溪村1999年试验结果,红薯高垄双行栽培比普通栽培法亩增鲜薯540公斤,增产24%,起垄方式与规格:按1m分厢起垄(包沟)垄高30—40cm,垄面成小拱形,每垄交叉插双行(行距40—50cm),株距26—33cm,每亩4000—5000株,起垄时注意按水平方向进行,以防止水土流失。 (二)施肥 红薯为喜钾作物,对氮、磷、钾的要求为2:1:3,宜采用底肥为主,重施钾肥的原则科学施肥。 根据红薯需肥规律和生产试验,亩产鲜薯3000公斤左右的高产丘块,要求亩施腐熟的厩肥3000—4000公斤,N、P、K含量30%的红薯专用配方肥35—40公斤作底肥,底肥在起垄时施入,如平作,在翻耕时施入,追肥分两次施用,移栽成活后新蔓长5—10cm时追施苗肥,每亩施尿素5—7公斤,对水淋蔸,移栽后50—60天,亩用10千克30%红薯专用肥加硫酸钾5kg结合中耕条施追入。 (三)合理密植 红薯栽插密度应根据品种、土壤肥力、施肥水平和栽插方式确定,短蔓直插密度一般亩插6000株左右,长蔓斜插宜稀,一般插2500—3500株。 (四)栽插 1、栽插时间:适时早插有利增产。 应掌握气温稳定通过18℃为栽插的上限。 一般4月下旬即可栽插,确保红薯高产,争取在5月下旬插完。 2、剪苗:剪苗时间要看栽插时间配合进行,一般苗高20—25cm剪苗。 剪苗时要在离地2个节上平剪,随剪随插。 3、栽插方法。 主要有两种 ①直插 在下透雨后土壤湿润时进行,薯苗较短,仅4—5个节,薯苗垂直入土2—3个节,外露1—2个节。 优点是插苗较深,能吸收下层水分和养分,能抗旱耐瘠,成活率高,栽插省工,缺点是下部节入土太深,通风不良结薯少,入土节不多,单株结薯数较少。 ②斜插法 高产栽培红薯一般采用斜插法。 要求薯苗长有5—7个节,入土2—3个节,露出2—4个节,优点是单株结薯数增加,近土表易结大薯,缺点是抗旱能力比直插稍差。 (五)田间管理 1、查苗补蔸,确保全苗 红薯插后常因干旱、病虫为害或栽插不当等原因造成死苗缺蔸现象。 因此,在插后3—7天要及时查苗补蔸,对补栽的薯苗要实行重点管理,赶上前苗。 2、中耕除草 在薯蔓满田前,土壤裸露,易板结也易滋生杂草,中耕是这一阶段特别重要的管理措施,一般进行2—3次。 薯苗活蔸后进行第一次中耕,隔10—15天再中耕一次,在薯蔓满田前完成第三次中耕。 田间杂草较多的,可用盖草能70—100ml对水50公斤喷雾进行化学除草。 3、茎蔓管理 不翻蔓、不提蔓。 我省各地都有翻蔓的传统习惯。 理由是拉断不定根,避免长成小薯,同时便于除草。 事实证明翻蔓扰乱了茎叶自然生长状态,造成人为机械损伤和重叠,降低光合效能,同时拉断了不定根,减少了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同样制约生长,造成减产。 因此,在茎蔓管理上要积极改变传统习惯,做到不翻蔓、不提蔓。 4、综合防治病虫害 红薯主要病害有黑斑病、根腐病和薯瘟,主要防治措施是在选用抗病品种的基础上,注意合理轮作,田间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并用敌克松1000倍液淋蔸。 虫害主要有蛴螬、卷叶虫、斜纹夜蛾等,注意消除田间杂草,田间虫害严重时可用2.5%敌杀死500倍液进行防治。 5、防旱、抗旱 在适时早插的基础上,要早追苗肥,促薯蔓早满田,提高抗旱能力;其次是在薯蔓满田之前搞好中耕,防土壤板结;第三是不翻蔓、不提蔓;第四有条件的地方在干旱严重时可在早晨或傍晚灌跑马水。 (六)及时收获 红薯的收获物块根是无性营养体,没有明显的成熟标志,红薯的收获期主要由气温决定。 一般在当地平均气温下降到15℃左右开始收获。 我市一般在10月中、下旬初霜前收获为宜。 收获过早,缩短了块根膨大时间,产量和出粉率低,同时较高温度下收获的薯块容易引起“烧窖”,不能安全贮藏。 收获过迟,低温影响降低薯块淀粉含量,糖分含量增加,出粉率降低,耐贮性降低。 中国有机农业网
什么时候是种向日葵的最好时间?
春天三月分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