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期货市场在7月18日表现活跃,主力合约开盘报2300元/吨,盘中最高触及2316元/吨,最低下探2294元/吨,最终收报2314元/吨,涨幅达1.22%。这一涨势主要受国内外市场联动和基本面因素推动,反映出投资者对短期供应改善的乐观情绪。具体来看,价格波动区间较小(仅22元/吨),表明市场在2294-2316元/吨区间内获得支撑,涨幅显著,可能源于干旱缓解和进口政策预期带来的买盘介入。
外盘市场同样呈现上行趋势,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BOT)玉米期货开盘报421.50美分/蒲式耳,盘中最高触及426.00美分/蒲式耳,最低下探421.50美分/蒲式耳,现报425.75美分/蒲式耳,涨幅1.19%。内外盘涨幅相近(1.22% vs 1.19%),凸显全球玉米市场的协同性,CBOT价格反弹可能受美国干旱数据改善影响,进而支撑国内期货走高。从行情回顾看,7月17日数据虽未详列,但结合18日涨势,可推断市场情绪由谨慎转向积极,内外盘联动成为关键驱动因素。
消息面分析显示,美国干旱状况改善是核心利好。截至7月15日当周,玉米种植区域受干旱影响比例降至9%(前周12%,去年同期5%),大豆区域降至7%(前周9%,去年同期5%)。干旱缓解降低了供应中断风险,加之玉米优良率稳定在74%(符合预期,前周74%,去年同期68%),表明作物生长状况良好,支撑全球供应预期。国内玉米淀粉库存高企构成压力:截至7月16日,全国库存总量134.6万吨,较上周增0.90万吨,周增幅0.67%,月增幅2.83%,年同比增幅26.27%。库存持续上升反映深加工需求疲软,企业亏损导致补库动力不足,这可能限制价格上行空间。

机构观点进一步阐明市场动态。国信期货强调基本面压力,如小麦替代优势压缩玉米需求,养殖利润欠佳和深加工亏损抑制下游采购,加之南方新玉米上市临近,供需格局趋于宽松。但进口玉米拍卖节奏放缓预期为盘面提供短期支撑,这与18日涨势吻合。正信期货则指出,储备入市收购支撑麦价坚挺,进口玉米拍卖持续但上量减少,推动现货反弹。中长期看,粮源向渠道转移、渠道商挺价惜售、港口库存消耗、进口减少及需求恢复,可能在三季度形成供需缺口;然而四季度新粮上市和供应压力加大,价格或呈现先涨后跌走势,凸显季节性风险。
综合分析,玉米期货短期反弹受干旱改善、优良率稳定及进口政策预期驱动,但中长期面临深加工需求疲软、库存高企和新粮上市压力。市场需警惕三季度潜在缺口与四季度供应放量的矛盾,投资者应关注天气变化、政策调整和消费复苏数据,以把握价格波动节奏。整体而言,当前涨势为技术性反弹,持续性取决于后续基本面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