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16日的鸡蛋期货市场中,价格行情显示出小幅波动特征。盘中最高触及3627元/500千克,最低下探3615元/500千克,主力合约最终报收3623元/500千克,涨幅为0.33%。这一微幅上扬可能反映了市场在供需博弈中的短期试探,但整体涨幅有限,表明当前市场情绪趋于谨慎。结合实时行情更新时间(2025年7月16日10:49)来看,交易活跃度不高,暗示投资者对后市持观望态度。
从库存数据切入,市场供应端出现细微优化迹象。昨日全国生产环节平均库存降至0.96天,较前一日减少0.02天,流通环节库存也降至1.07天,同样减少0.02天。这种连续下降趋势可能源于高温高湿天气加速鸡蛋库存周转,养殖户为避免变质风险而积极出货。同时,卓创资讯数据显示6月全国在产蛋鸡存栏量约为13.4亿只,环比增幅0.45%,同比增幅高达6.77%。进一步推断7月存栏量预估值为13.52亿只,环比增幅0.9%,这凸显了供应端持续扩张的压力,特别是中小码鸡蛋供应水平居高不下,为价格上行设置了天花板。
供需基本面分析需结合更宏观的产业数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上半年数据显示,全国家禽出栏量81.4亿只(同比增长7.0%),禽肉产量增长7.4%,禽蛋产量达1729万吨(同比增长1.5%)。二季度末家禽存栏量63.3亿只(同比增长0.2%),这些指标共同指向禽类产业整体扩张趋势,但禽蛋产量增速(1.5%)相对较低,暗示鸡蛋市场面临结构性过剩风险。产能过剩的核心矛盾在于补栏量增加(如3月鸡苗补栏环比上升),而需求端尚未跟上步伐,导致养殖端亏损加深,淘鸡节奏虽有加快,但未形成大规模去产能化。
针对机构观点,首创期货和格林大华期货的分析提供了互补视角。首创期货强调短期弱势格局:7月存栏高位叠加天气不利存储,养殖户出货意愿强烈,需求端虽因梅雨季结束存在补库预期(食品厂及贸易商),但采购谨慎,真正的中秋节备货预计8月中旬启动。产能过剩背景下,市场情绪偏空,08和09合约已部分透支旺季预期,若现货价格不跟涨,可能引发基差修复性回调。格林大华期货则更侧重阶段性机会:短期蛋价企稳确认底部,但大幅上涨难度大;中期看,中秋消费旺季叠加集中淘汰或驱动8-9月反弹,反弹高度取决于淘鸡节奏;长期风险在于,若三季度养殖利润转正导致淘鸡不及预期,四季度供给压力将重现,蛋价可能承压回落。两家机构的共识是产能过剩主导当前弱势,但对旺季反弹潜力的评估存在差异。
综合以上因素,鸡蛋市场短期将延续弱势震荡格局,主要受制于高存栏量和谨慎需求。中期来看,8-9月中秋旺季或带来阶段性反弹,但反弹幅度受淘鸡速度和库存消化程度制约;长期则需警惕四季度供给压力回潮。风险点包括极端天气影响存储、养殖利润变化导致的淘鸡行为调整,以及宏观消费复苏不及预期。投资者应关注现货价格动态和库存数据,以捕捉潜在转折机会。
食品、药物的保质期是如何测算的?
食品保质期应是科学制定的,但有些厂商是随意的,或毛估估。 对大多数食品卫生部没有强制性的保质期.但只要正规一点的厂是不敢乱定保质期,因为太长的保质期,可能食品在保质期内就已变质而使厂方受到处罚。 保质期是一个人为的日期,细菌等有害物不会看着保质期生长繁殖。 一般说来,食品存放越长,对人的危害性也随之增大,营养也随之下降。 食品在保质期内存放的条件对食品的变质也起到很大的影响,如一块蛋糕被塑料纸包后,放在太阳暴晒下出售,很容易变质,而放在冰箱内出售,则能保质长一些时间。 从法律上说,人在保质期内食用(应指折封后即食)而出现对人损害,可以要求赔偿,因消费者存放而超过保质期再食用是不能获得赔偿,从理论上说,超过保质的食品是不应该再食用。 这可以说是一种惯用做法。 超过保质期的食品绝不可再销售,超过保质期的食品是否绝对不能食用,法律没有规定,你根据上述的内容,自己判断食品保质期有新规定不久前,国家轻工业局对食品的保质期作出新的规定,其具体期限规定为:奶粉:马口铁罐装为12个月;玻璃瓶装为9个月;500克塑料袋装为4个月;马口铁罐装甜炼乳为9个月;玻璃瓶装甜炼乳为3个月。 麦乳精:镀锡铁罐装为12个月;玻璃瓶装为9个月;塑料袋装为3个月。 糖果:第一、四季度生产的为3个月;第二、三季度生产的为2个月(梅雨季节生产的为1个月)。 罐类:鱼类、禽类罐头为24个月;水果、蔬菜罐头为15个月;易拉罐、玻璃瓶装果汁、蔬菜汁饮料为6个月。 饮料:果汁汽水、果味汽水、可乐汽水玻璃瓶装为3个月;罐装为6个月。 酒类:11-12度熟啤酒省优以上为4个月,普通为2个月;14度啤酒为3个月;10.5度熟啤酒为50天;葡萄酒、果酒为6个月;汽酒为3个月;瓶装黄酒暂定为3个月;露酒为6个月。 饼干:镀锡铁罐装为3个月;塑料袋装为2个月;散装为1个月。 其它:塑料袋装方便面为3个月;夹心巧克力为3个月;纯巧克力为6个月;油炸干果、番茄酱铁罐装、玻璃瓶装为12个月;酱油和食醋为6个月。 吃过期的食品对身体有害,但不是马上就不能吃。
食物的保质期多少时间是怎么定的

首先呢 先闻闻味道 这是依据个人生活常识 再麽就看看生产日期 以下是具体一些食品的保质期 :1 奶粉:马口铁罐装密封充氮包装的为24个月,非充氮包装的为12个月,玻璃瓶装为9个月,袋装为6个月;甜炼乳,马口铁罐装为9个月,玻璃瓶装为3个月。 2 麦乳精:镀锡铁罐装为12个月,玻璃瓶装为9个月,塑料袋装为4个月。 3 糖果:第一、四季度生产的为3个月,第二、三季度生产的为2个月(梅雨季生产的 为1个月)。 4 白皮点心保存期:第一、四季度生产的为4个月,第二、三季度生产的为20d。 蛋糕:第一季度生产的为10d,第二、三季度生产的为7d,第四季度生产的为15d。 月饼:第一、四季度生产的为1个月,第二、三季度生产的为15d。 礼品大蛋糕为3~4d。 5 饼干:铁听装,第一、四季度生产的为70d,第二、三季度生产的为35d;盒装、袋装,第一、四季度生产的为50d,第二、三季度生产的为30d;散装,第一、四季度生产的为40d,第二、三季度生产的为20d。 面包:第一、四季度生产的5~7d,第 二、三季度生产的3~4d。 6 罐头:鱼肉禽类罐头罐装、玻璃瓶装2年;水果蔬菜类罐头,铁罐装、玻璃瓶装15个月; 油炸干果、蕃茄酱铁罐装、玻璃瓶装1年。 7 果汁汽水、果味汽水、可乐汽水:玻璃瓶装3个月,罐装6个月;易拉罐、玻璃瓶装果汁 、蔬菜汁饮料(包括原果汁或从天然水果提取的香料加糖、酸味剂配成的糖浆)为6个月。 8 啤酒:11~12度瓶装及听装熟啤酒,省优以上为4个月,普通为2个月;14度啤酒为3个 月;105度熟啤酒为50d;瓶装鲜啤酒保存期为7d;罐装、桶装鲜啤酒不少于3d。 9 葡萄酒、果酒为6个月;汽酒为3个月;露酒为6个月;瓶装黄酒暂定为3个月。 10 方便面:塑料袋装方便面为3个月。 11 巧克力:夹心巧克力为3个月;纯巧克力为6个月。 12 酱油和食醋为6个月;食用植物油为12个月。 这里要着重说明的是,食品的保质期取决于食品的生产条件、包装材料和包装工艺,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不可能由政府主管部门的行政命令简单划一,而国家或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只是为企业提供了规范化操作的依据。 上述对部分食品保质期所作的规定,主要是参照我国大多数食品企业八十年代生产条件、包装材料和包装工艺作出的。 这些规定,都是最短的期限要求,实际上意味着只有下限没有上限,企业完全可以根据自身技术水平和包装(容器)性能和包装工艺自行确定不低于国家或行业标准限定的保质期。 随着我国食品工业的技术进步,有些食品生产厂家在产品包装上明示担保较长的保质期——如有的食品厂将马口铁桶装饼干保质期定为12个月,消费者在购买这类食品时,可以根据厂家明示担保的保质期进行选购,在此期限之内发生的任何质量问题,应由生产厂家承担全部责任。
谁能告诉我如何浅析XX企业销售人员绩效考核方式??
我国企业从传统的人事管理已正在转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开始构建适合本企业员工的绩效考核体系。 绩效考核是一种正式的员工评价制度,它是通过系统的原理、方法来评定和测量员工在岗位上的工作行为及工作效果。 企业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抓好市场营销已成为现代企业成功的必要因素之一,因而企业营销人员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想及时对销售人员进行有效的激励,企业就必须综合运用关键绩效指标建立高效、科学、合理的以能力发展和绩效增进为基础的绩效考评机制。 如何建立有效地绩效考核机制?首先应明确考核基础、考核指标和考核标准;其次应设计好考核角度、考核方式、考核周期、考核沟通和反馈等相关内容。 (1)目前企业销售人员绩效考核中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如下,针对这些问题,联系实际采取适合的措施:一、 销售人员绩效考核中存在不公平现象在很多企业,虽然市场工作作了很多年,销售人员的绩效考核也作了很多年,但未能做到公平性。 其原因,如人的原因、制度的原因和客观情况的原因等等。 我认为要将以下几个方面统一综合运用起来才能实现对销售人员业绩考核公平性的追求。 1、 英明领导与奖惩分明也就是作为领导者,区域销售经理自身在管理上要公正、公平,这是销售人员绩效考核公平的基础,没有这一点其他的都免谈,任何好的政策都无济于事。 对于这一点,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包公,虽然自己的侄子犯了国家法纪,他同样用铡刀把侄子给处以死刑。 还有就是曹操,在英雄比武大会上,他手下的大将曹洪和许储争执不下、大打出手,曹操没有因为曹洪是自己的亲属而偏袒,最后还是把奖励给了略胜一筹的许储。 2、 清晰的市场战略与政策一个明白无误的道理是,如果企业没有清晰的市场战略和政策,是很难有所谓的销售人员绩效考核的公正性的,因为市场战略直接决定了销售人员在企业市场开发中的作用和职能定位。 一些企业在考核销售人员时往往只是销售额、利润、回款,却没有对应的市场战略相支持;而且经常是销售指标定的很高,但产品竞争力跟不上、提供的广告与宣传支持又很少,最后市场任务没有完成就把原因归结为销售人员工作做的不好。 这样实际上就造成了销售人员对于企业的不公平。 企业在市场开拓过程中,产品的竞争力、人员的努力、广告的投入、渠道的建设等必然是一个相辅相成的体系。 如果自己的产品和广告投入都要比竞争对手强,就可以对销售人员的工作成果要求高一些;但如果产品的竞争力和广告的投入都不如竞争对手的话,也就无法要求销售人员快速的达成很高的销售业绩。 否则对于销售人员来讲就是不公平的。 有了清晰的市场策略之后,就很容易确定销售人员的职能定位了,对销售人员的考核方面也就明确了。 如:顶益集团在1998年之前的市场策略是靠经销商把康师傅方便面塞满终端渠道,消费者自然就买了,此时销售人员的职能就是和经销商处理好关系,让经销商最大量的进货,把货塞满了经销商的仓库,销售人员就等于完成任务了,而企业的市场目标也就达成了。 但是1998年之后,由于竞争者绕过第一级经销商而直接和第二级经销商打交道,这样就堵塞了顶益集团倚以为重的一级经销商的商品流动渠道,大批的货品堆积在仓库里而无法到达二级经销商,更无法到达终端。 在此情况下顶益集团的市场策略是抢夺终端渠道,在这种策略下,销售人员的职能不再是去和经销商打交道,而是要去和渠道终端(小卖店、商?。┐蚪坏?,要保证每个小卖店里都有康师傅的方便面卖,如果在所辖区内小卖店里没有摆上康师傅方便面,那就是这个销售人员的失职。 所以销售人员的目标就是保证康师傅方便面占领终端,再配以公司的广告、产品定价等措施最后达成销量。 如果没有以上明确的市场策略和销售人员的职能定位,顶益集团对销售人员的考核不仅谈不上公平性,而且是无论如何也难以达成市场目标的。 3、合理的业绩指标与标准化的考核标准在有了明确的市场策略和清晰的销售人员职能定位之后,需要有针对性的设定与之匹配的绩效考核指标。 如果企业希望销售人员以自己的能力、技巧、方法和手段来达成销售额,考核指标就可以简单的定位销售额、回款额。 而如果希望维持与客户长久的合作关系,那么客户满意度、投诉率等指标就要列上考核范围。 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是,由于企业在各个区域市场上采取的营销方式和策略不尽相同,比如对于成熟市场要求达成销售额度为主,而对于新开发的市场则要求渠道建设为主,对于这些不同目标市场情况,需要制定标准化的业绩衡量标准,以便于对比销售人员之间的工作业绩和个人努力程度。 4、销售人员的薪酬设计销售人员的薪酬政策与以上四个方面相匹配的, 其薪酬设计的基本原则就是建立和企业市场战略和政策、销售人员职能定位以及绩效考核指标相一致的薪酬体系。 销售人员的薪酬就可以看作是对基本工资、奖金和佣金这些基本成分的选择与组合,组合支付计划包括了三个大类:纯工资计划、纯佣金计划及混合支付计划,混合计划中有包含了“工资+奖金计划”、“工资+佣金计划”及三者的复合支付计划。 其中纯工资计划保障性、稳定性较强,适用于工作例行性强、周期长、额度大的销售工作;纯佣金计划风险性最高,强调短期可量化的业绩结果;混合计划则具有激励性和风险性兼容的特点,但是管理难度相对较高。 从具体设计中我们会发现可变部分与基本工资的构成比率往往是设计计划的关键,它是对可变薪酬量与固定量进行调节的“调节器”。 通过下表可以看出不同比值的适用性。 可变报酬 基本工资 强调收入的保障性 销售人员对销售业务的可控程度 支付周期 适用的环境75% 25% 几乎不强调 很高 按周 ?初创期的公司?直销?高激励定位?较少的管理控制50% 50% 一般 高 按月 ?在从事一般性的销售工作?中等的管理控制?服务性的销售(如:保险公司)25% 75% 比较重视 一般 按季度 ?成熟的公司?较高的管理控制?工业产品的销售10 90% 非常重视 低 按季度 ?销售新人?严格的管理控制?强调销售的过程性二、缺乏考核前的沟通、考核后的反馈现在许多企业在考核的整个环节中忽视了考核前沟通、考核中沟通及考核后反馈的三个重要环节。 考核前的沟通有利于销售人员充分认同和接受指标和标准;考核中的沟通则有利于提高考核本身的柔性,尤其当销售工作受到自身不可控的外部市场因素影响的时候,可以促进考核指标和标准的及时调整;考核后的反馈一方面就是用来考核销售人员工作中的存在问题,再制定相应的改进策略,帮助员工的绩效发展,促进员工在绩效方面的不断提升和改变,引导销售人员的工作行为,从而实现公司的营销策略规划;另一发面也给销售人员提供了申述的机会,增强他们与组织的沟通,降低流失率。 对于目前企业来说,根据企业发展的阶段,基于整体营销策略的要求,合理制定绩效考核指标,同时重视绩效考核沟通,将考核后反馈的内容真正落实到实处,从而有效引导销售人员的工作行为;同时激发销售人员的工作潜能,充分发挥绩效考核对营销人员的激励作用,为企业带来更大效益,并建立起真正实效的绩效考核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