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聚丙烯期货主力持仓龙虎榜的最新数据,本文对该市场动态进行深度剖析。数据显示,多空双方均呈现增仓态势,但多方情绪明显占优,反映出市场参与者对聚丙烯期货前景的乐观预期。这种趋势不仅体现了短期资金流动,还暗示了机构对供需基本面变化的判断,例如可能受原材料价格波动或下游需求复苏影响。
从具体数据来看,多方进场强度远超空方,这体现在主力机构的操作细节中。国泰君安期货执行了显著的“空转多”策略,减持2372手空单的同时增持207手多单,这种转向表明其对市场方向的重新评估,可能源于宏观经济政策利好或行业库存优化?;┢诨跬醭?07手空单并增持408手多单,增持幅度更大,强化了看涨信号。这些操作不仅量化了机构信心,还凸显了多方在仓位调整中的主导地位。
进一步分析这些行为,国泰君安和华泰期货的同步动作或预示机构共识的形成,即聚丙烯期货价格可能进入上行通道。减持空单减少了对冲压力,而增持多单则直接押注价格上涨,这与当前市场流动性增强和投机氛围升温相符。投资者可据此推断,后市若持续出现类似持仓变化,可能推动价格突破关键阻力位。
持仓龙虎榜数据揭示了聚丙烯期货市场的结构性转变,多方主导的进场态势强化了看涨预期。建议投资者结合其他指标如成交量和技术面,综合评估风险,以应对潜在的价格波动机会。
现在的黄金价格是?
近期,黄金价格持续走低,目前的千足金每克为215元左右。 千足金价格下降20% 近一个月来,千足金的价格一路下滑,由最高峰每克298元下降到目前的215元左右,与高峰时相比,便宜了20%。 销量增加20% 黄金的价格下降,吸引了众多的消费者,使千足金销量大增。 据一商场黄金专柜的营业员介绍,近半个月,来买黄金首饰的人多了起来,以往每天接待四五十人,现在要接待五六十人,日销售量增加了20%左右。 据黄金经销商介绍,从目前的形势看,黄金价格有可能还要降,但幅度不会太大。
我国国债市场的发展历程

利用国债进行投资是政府有计划的配置闲置资源,是在内需不足和出口乏力的宏观经济形势下支持国家保持较高水平的投资,筹集建设资金,扩大建设规模,并使经济结构的调整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条件;国债发行是政府弥补财政赤字、调整结构、调节货币流通、影响外汇收支、促进供求平衡的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国债提供的信用工具,在启动投资的同时,提供了公开市场操作业务理想的工具,进一步推动了证券与金融市场的改革,国债所发挥的作用对宏观经济的全面平衡和稳定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 1981年1月,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条例》,财政部开始发行国债。 经过25年的发展,我国的国债市场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表现在以下方面:1. 发行规模迅速增大这些年来,我国国债的发行规模快速增加。 如下图。 2. 发行种类较多我国国债的发行种类包括凭证式和记帐式两种,前者针对社会公众,后者主要针对机构投资者。 前者流动性较差,而后者可以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或者交易所市场买卖。 从期限上讲,1年以下的国债在2005年以前是没有的,从2006年开始发行了真正意义上的短期国债。 长期债券的发行也很少,例如,在2001年7月31日,财政部发行了2001年第七期记账式国债,期限为20年。 3. 国债发行方式越来越合理 尽管还存在一些问题从1981-1990年,我国国债的发行基本上是依靠行政摊派的办法完成的。 1991年,财政部第一次组织国债发行的承购包销,这标志着国债一级市场初步建立起来。 承销制是一种协议性的市场发行制度,这种发行方式有两个特点:一是由承销合同确定发行人与承销人的权利义务关系,二是承销人向投资人分销,而分销不出去的部分由承销人自己认购。 自1999年第九期记账式国债开始,中国的国债市场发行基本上采用招标机制。 从招标的标的物来看,经历了交款期招标、价格招标和收益率招标的方式;从竞标规则来看,财政部先后在短期贴现国债发行中采用了荷兰式单一价格拍卖方式,在中长期国债和附息债券的发行中采用了多重价格拍卖方式。 2004年总共14期记账式国债中,只有4期按照单一价格拍卖方式,而剩余14期都是多价竞价。 在我国,只有国债承购包销团成员才分别有权参加记账式国债拍卖活动,包括竞争性投标和非竞争性投标。 其他机构投资者或个人只能够参加凭证式国债的购买,或向参与国债投标的承销商认购国债。 为了进行必要的投标筛选,财政部在国债拍卖前通常不仅规定最低、最高投标量限制,还通常设置一定的投标价格区间。 这一措施也会减少独立投标人的数量,鼓励小规模投资机构和个人进行投标和并,从而产生投标过程中非竞争性行为的效果。 比如,2001年7月31日,财政部发行了2001年第七期记帐式国债,招标区间定在4.25%和5.25%,期限是20年。 由于市场普遍认为发行利率较高,所以在发行区间大力追捧,大批自营商拆借资金购买国债,并且该国债在上市之后价格迅速上升了20%以上。 这说明,如果设置了一个错误的价格区间,会给市场带来冲击,或者影响国债的发行,或者影响国债财政负担。 4. 国债交易市场活跃 交易手段灵活国债交易包括现货交易、回购交易,也包括2005年6月份和2006年2月份推出的远期和利率互换相续出现。 国债的期货交易也有望恢复。 在1997年之前,国债交易基本上都是现货交易。 1997年银行间债券开展质押式回购业务。 在国债市场上,质押式回购量一直大于现券买卖量,质押式回购为投资者短期融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 2004年,我国又推出买断式回购。 这一方式有助于债券的流通,也有助于在市场中实现套利,进而有利于债券的定价。 我国债券交易市场包括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 这两个市场的交易规模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以银行间市场为例。 2006年全年的交易规模为亿元,而2001年才亿元。 4年的时间,交易量增长了近8倍。 在我国,银行间交易规模要远远大于交易所市场。 如下表。 注: (1)2004年以来的回购交易数据包括质押式回购与买断式回购;(2)现券成交金额只计算买入或卖出数据;(3)回购成交笔数与回购成交金额均为首期数据。 数据来源:中国债券信息网。 在银行间市场中,7天质押式回购的交易规模所占比重最大,占全部质押交易规模的将近75%。 5. 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得以开展1998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恢复了公开市场业务,有力地促进了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 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调控和引导一级交易商在市场的交易,并传递和影响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结算业务;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债券回购利率,成为银行同业间债券回购利率的指导性利率。 6. 交易机制更加完善,市场交易主体扩大,参与者增多2000年4月,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管理办法出台,下列机构可成为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参与者,从事债券交易业务:(1)在中国境内具有法人资格的商业银行及其授权分支机构;(2)在中国境内具有法人资格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3)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国银行分行。 2002年4月15日将银行间债券的准入制度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 实行准入备案制,向所有可以投资国债和金融债的金融机构以及各类投资资金开放了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银行间债市交易主体成分不够的问题。 2002年6月17日起,商业银行柜台记账式国债交易开始试点,将个人投资者纳人银行间市场。 2002年10月29日,银行间债券市场向非金融机构开放。 2004年2月16日,银行间债券市场向外资银行开放。 2006年,在中央国债公司直接或间接开立一级托管账户的投资者共6439个。 在总体上看,投资者的类别相当广泛,基本覆盖了几乎所有种类的投资者群体在交易机制上,由过去的单边报价过渡到双边报价。 双边报价,实际上就是国外的做市商制度。 这一制度对于活跃债券交易,更好地发现债券价格非常有利。
元宵这几天股市怎么老是跌
在浦发银行再次传闻巨额融资计划而跌停的影响下,金融、地产板块领跌大盘,上证综指也再次回抽5日均线,市场似乎又陷入了前期平安巨额融资计划的恐慌中。 然而市场总是有其思维上的惯性,没有充分意识到大势所处的位置变化---要说明的是,浦发的增发与平安的增发对于市场的意义是截然不同的。 从总体上看,市场在经历震荡后,依然会保持前期的缓步推升状态,只是这则消息将拉长在4200-4666点区域盘整的时间。 依然维持短期震荡,中期回暖的判断。 今天平安和浦发在媒体表态可能减小融资25%,中石化对传闻增发做出没有此事的回应!大盘将在年线处支撑!近期振荡将是建仓调仓良机!银行股全线下挫!其次受此利空的地产股也未能幸免!短线回避.后市如发生非理性下跌就高抛农业化肥股涨幅较大的个股,低吸银行地产的优质股!主要布局业绩浪,买入业绩好,盘小发展前景好的个股,如:山河智能,山推股份.国际油价再次冲上100美元,新能源,煤炭板块将受益!重点关注:国阳新能!也可低吸超跌权重股,如:中国石化,工商银行,中国人寿.股指期货推出日就是它们大涨时!中石化、中石油自产石脑油用于化工产品市场不再缴纳消费税,我们预测中石化、中石油因此能够分别增加税前利润16、6亿元左右。 地方炼油厂进口燃料油提炼成品油的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 在目前原油期货价格再次突破100美元/桶的背景下,出现油荒的可能性在增加。 经过近4个月的调整,中石油、中石化的估值水平分别下降到2009年25倍、20倍。 我们认为这样的估值水平在A股市场是合理的。 目前投资者适于继续等待成品油定价和资源税改革、石油特别收益金征收办法改革等政策的出台。 2006年,财政部曾经出台消费税改革政策,将石脑油与溶剂油、润滑油和燃料油一起,纳入了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并规定,石脑油、润滑油、溶剂油的消费税税额为每升0.2元,燃料油的消费税税额为每升0.1元。 当时又规定石脑油、溶剂油、润滑油、燃料油可减按应纳税额的30%缴纳。 本次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明确取消了30%的税收优惠,但设定了较多免征范围。 规定自2008年1月1日起至2010年12月31日止,进口石脑油和国产的用作乙烯、芳烃类产品原料的石脑油免征消费税。 生产企业直接对外销售的石脑油应按规定征收消费税。 以外购或委托加工收回的已税石脑油、润滑油、燃料油为原料生产的应税消费品,准予从消费税应纳税额中扣除原料已纳的消费税税款。 根据我们的理解,国家这项政策的初衷就是限制石脑油、燃料油等资源性产品的出口,同时大幅压缩了地方炼厂进口燃料油提炼成品油的利润空间。 由于地方炼油厂过去两年进口燃料油加工成品油只缴纳30%的消费税,本次明确按照100%征税,相当于增加100元/吨的成本,显然将打击地炼的生产意愿。 在目前原油期货价格再次突破100美元/桶的背景下,出现油荒的可能性在增加。 由于中石化、中石油自产石脑油生产化工产品的部分按照新规定免征消费税,该项政策对于两公司构成利好。 尽管石脑油免征消费税税额较低,中石化今年可望增加16亿元税前利润,中石油今年可望增加6亿元税前利润。 利好主要体现在地方炼油厂相对中石化、中石油的竞争能力进一步消弱,两大国有石油公司对国内炼油市场的控制力得到加强,国内行业整合的进程有可能提前,从而提高国际竞争力。 当然,国外石油公司也会看到这一机会,国内中海油、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集团也在觊觎地炼企业,行业整合并非只有一条路径。 我们认为本次政策调整再次反映出国家石油公司的强势地位。 经过近4个月的调整,中石油、中石化的估值水平分别下降到2009年25倍、20倍。 我们认为这样的估值水平在A股市场是合理的。 目前投资者适于继续等待成品油定价和资源税改革、石油特别收益金征收办法改革等政策的出台。 对于使用燃料油的下游行业,由于消费税增加,这部分成本将上升约2.5%。 在受到影响的非金属材料(特别是玻璃)、海运等行业中,玻璃、海运行业成本构成中燃料油各占40%,但海运行业可以选择全球加油,不利影响得以稀释;玻璃行业成本将因此上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