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中文编辑,我将从个人角度对提供的更新要点进行详细分析说明。这些内容似乎涉及某个金融或交易平台的升级公告,我将逐一剖析每个要点的核心价值、潜在影响以及用户体验的提升方向。分析基于对市场趋势的理解和用户需求的观察,力求客观但融入个人见解。
针对“大宗行情全新升级,品种更全分类更细致”,我认为这是一项重大改进。它强调了平台在数据覆盖上的扩展,通过增加更多大宗商品品种(如能源、金属或农产品)和细化分类(例如按地区或行业划分),用户能获得更全面的市场动态。这不仅提升了信息获取的效率,还降低了交易决策的盲目性,尤其对专业交易者而言,能更好地把握市场脉搏。分类过细也可能带来操作复杂性,建议平台辅以智能筛选功能,确保新手用户也能轻松上手。整体上,这项升级体现了平台对数据深度的重视,有望增强用户粘性。
“老用户邀新活动,立领150元轻松提现”是一项典型的用户增长策略。从我的角度看,150元的现金奖励直接且诱人,能有效激励老用户推广平台,同时“轻松提现”的设计(如低门槛或无手续费)简化了流程,避免了常见奖励机制的繁琐。这不仅能快速扩大用户基数,还能通过社交裂变提升平台活跃度。但需注意,如果提现条件不透明,可能引发用户不满。因此,我建议平台确保活动规则清晰,避免短期利益损害长期信任。这种活动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是明智之举,能短期拉动增长。
第三点“账号分析全新升级,机构视频支持自由调节”,我认为这是对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深度响应。账号分析功能的升级可能包括更精准的数据可视化(如收益曲线或风险评估),帮助用户直观管理资产;而“机构视频支持自由调节”则允许用户自定义视频内容(如播放速度或画质),提升了教育资源的灵活性。这尤其利好机构用户,他们能根据自身节奏学习市场策略,减少信息过载。不过,自由调节功能若未优化界面,可能导致操作卡顿。我期待平台在后续迭代中强化用户体验测试,确保功能无缝衔接。这项升级彰显了平台对用户赋能的承诺,有助于提升专业形象。
“品种洞察、模拟交易操作体验大升级”聚焦于核心工具优化。品种洞察的升级可能涉及更深入的市场报告或AI预测,帮助用户识别交易机会;模拟交易的操作体验改进(如界面流畅性或反馈机制)则让新手在无风险环境中练习,加速学习曲线。我认为这能显著降低入门门槛,吸引更多潜在用户。但需警惕过度简化导致真实交易脱节。建议平台加入情景模拟功能,以增强实用性。整体上,这些升级强化了平台的教育属性,对培养用户能力至关重要。
总结以上分析,这些更新点共同推动平台向更智能、用户友好的方向发展,覆盖了数据、增长、工具和教育等多个维度。从我的角度,这些升级不仅提升了即时体验,还通过激励活动和功能细化,为长期竞争力奠定基础。潜在挑战在于平衡创新与易用性——平台应持续收集反馈,避免功能冗余。展望未来,若能整合AI技术(如个性化推荐),将进一步放大这些升级的价值。
基日和基期的区别
基期股票的基期 基是指统计基数,期是指统计时限。 对某股票的分时走势而言,当天的走势是以昨天该股票的收盘价为基期,也即以昨天15:00该股票的价格为基期。 而当天的上证领先是以昨天15:00的上证指数(白线)为基期。 股市上指数指得是价格指数,一般计算表达式: 即时指数=(A / B)× C,其中, A:即时股票的市值。 (即时的指数样本股票的总市值) B:基期股票的市值。 (基期的指数样本股票的总市值) C:基期指数值。 (起始点的指数值) 基期:是一个基础期、起始期的概念,属于这期的有“入选样本股票”称为基期股票;规定的基日;规定的基日指数值(基期指数)。 基期股票的市值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固定不变的。 上式中,B、C的值是固定常量。 每年、每月、每日开市,股票价格是变的,即A值是变化的,一日内开市的每时每刻A都在变化,从而计算出即时的指数。 上综指:基日是1990.12.19,基期指数是100 深成指:基日是1994.07.20,基期指数是1000 沪深300指数:基日是2004.12.31,基期指数是1000基日和基点一般是用于指数的。 而基金一般只有成立日期(封闭式基金还有到期日) 在发布某指数时,一般会向前追溯某一日期为基日,当日点数为基点。 请看中证100指数公告的例子。 关于发布中证100指数的公告 本公司将于2006年5月29日正式发布中证100指数(编制方案附后),指数简称中证100,指数代码为(沪市)、(深市),基日为2005年12月30日,基点为1000点。
大盘要跌到多少?
大盘今天破了2770,那么下2650就没有疑问。
就目前来看,跌到2630没什么问题,而能否到2500,现在说完全是猜测,我们只能根据每天的情况变化来做出相应的对策,不过我的底线是2450附近。 大盘何时止跌,我们只能边走边看,所以现在无法猜测是否会跌下2000,至于什么时候买比较安全,肯定是不能在下跌时买,因为你不知道调整何时结束,我的观点是,大盘短线站上5天线就可以少量买入见机行事,站上5周线就加大仓位,买后,指数收盘如果破5日线减仓,破5周清仓,可以最大回避风险又利用资金。 完全不用担心没买的最低,我们要保证的是安全,而不是为了买最低。 我们做趋势交易的,就是顺势而为,不与趋势作对。 下面是我昨天对大盘走向的分析供参考。
抛弃幻想果断清仓,避免节后更大杀跌日线上,周五收盘在各均线之下,各均线继续下行,周一5日均线就下穿120日线,周一5日线下移到2850点附近,这会成为周一盘中反弹阻力区,20,30日均线在2890附近,要想冲过站上2900很难。 日线KDJ继续下行,MACD出现绿柱,分时看反弹有结束迹象,继续看跌。
周线也不看好,在大的调整趋势下,不敢轻易说调整结束,相反是万般小心,牢记08年1月18这周,主力大肆杀跌彻底套牢所有抢反弹者,历史虽然不一定会重演,但是借鉴却是必须的。
周线上,周MACD绿柱持续放大,KDJ继续下行。 30周线下周上行到2790点附近,而5周线下行到2800附近,下穿30周线几乎是必然,各均线继续下行对指数形成强压,不支持大盘上涨,周一只要跌个40多点就跌破30周线,而一旦破了30周线,周期形态更难看,调整低点会更低。 目前的周线形态很类似于08年1月18日这周,如果下周跌破30周线就近似08年1月25日这周,大盘还会继续大跌。 看着历史上随后的跌幅就让人感到害怕。
月线上,由于8月长阴,指数月线长阴后多是反抽,随后继续下跌,那么9月反弹后,本月高点目前看就是3068了,只要10月继续下跌形成死叉将进行月线级别调整,下个月10月均线将上移到2625点附近,那么回探前期低点并彻底补缺就是顺理成章的事,至于10月线能否支撑还需到时观察。 9月月线收上影阳线,形态类似07年12月,应该是下跌中继,由于月线级别的调整杀伤力更大,所以要高度警惕。
有人认为周五地量后就是阶段性底部,在2800点出现地量,既是场外观望资金没有入市欲望,也是场内持股者仍在寄望行情上涨,一旦希望破灭而做空,那么多杀多下就会放量下跌。 既然趋势已经形成,就不会因为短短几日拉指标股改变趋势,没有资金敢于承接,本身就说明不是底部,还会大幅下跌。 舆论上,仍在鼓吹节前会出现大阳,很多投资者也抱有幻想,认为节前只有3天,不会大跌,反而红盘概率大,那更要提防主力杀跌,节前若大阳,也改变不了节后大跌的现实,节后杀跌只会更凶狠。 10月后,创业板上市,还有国际板在后,新股发行,再融资,大小非减持,信贷资金减少,哪里有能量支持大盘反攻3000上方解放近20万亿套牢盘?抛弃幻想果断止损是唯一上策!
周五发行的创业板,价格高的离谱,上市公司普遍不见有高科技高成长性,只会爆炒后套牢大量散户,亏损又面临随时退市风险,远不如主板安全。 个人对创业板的态度是,只申购不参与二级市场。
在大盘进入下跌趋势后,买股就是与趋势作对,既然整体趋势上看空,我们只能顺应市场趋势,而不要妄想与趋势作对,覆巢之下岂有完卵,一旦指标股持续回落,那么目前的这些热点将全军覆没。 即使你手里的个股短期逆势飘红,但是历史表明,强势股在后期都会补跌。 在大的调整趋势下,我们没必要在日常的涨跌上浪费精力,休息是为了更好的操作。 操作建议,申购新股。
不要幻想什么节前会走好,节前即使大盘走好,也是为了节后更大的下跌。 表面看,虽然清仓亏损了,但是避免了进一步下跌,而且保留了资金实力,当大盘跌到低位,就可以选择优质股买入,那样在大盘上涨时能更快挽回损失。
中国经历过几次牛市,每次牛市上证指数的表现如何?
1.第一轮牛熊更替:100点--1429点--400点(跌幅超过50%)1992年5月26日.上证指数就狂飙至1429点.这是中国股市第一个大牛市的[顶峰\\\.在一年半的时间中.上证指数暴涨1300多点.随后股市便是迅猛而恐慌地回跌.暴跌5个月后.1992年11月16日.上证指数回落至400点下方.几乎打回原形.2.第二轮牛熊更替:400点--1536点--333点(跌幅超过50%)上证指数从1992年底的400点低谷启航.开始了它的第二轮[大起大落\\\.这一次暴涨来得更为猛烈.从400点附近极速地窜至1993年2月15日1536.82点收盘(上证指数第一次站上1500点之上).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上证指数上涨了1100点.股指在1500点上方站稳了4天之后.便调头持续下跌.这一次下跌基本上没遇上任何阻力.但下跌时间较上一轮要长.持续阴跌达17个月之久.1994年7月29日.上证指数跌至这一轮行情的最低点333.92点收盘.3.第三轮牛熊更替:333点--1053点--512点(跌幅超过50%)由于三大政策救市.1994年8月1日.新一轮行情再次启动.这一轮大牛行情来得更加猛烈而短暂.仅用一个多月时间.上证指数就猛窜至1994年9月13日的最高点1053点.涨幅为215%.随后便展开了一轮更加漫长的熊市.直至1996年1月19日.上证指数跌至512.80点的最低点.这一轮下跌总计耗时16个月.4.第四轮牛熊更替:512点--2245点--998点(跌幅超过50%)1996年初.这一波大牛市悄无声息地在常规年报披露中发起.上证指数从1996年1月19日的500点上方启动.2001年6月14日.上证指数冲向2245点的历史最高峰.自此.正式宣告我国持续5年之久的此轮大牛市的真正终结.在第四轮大牛市的上升通道中.它所表现出来的[一波三折\\\行情.极好地化解了股市阶段性暴涨过程中所聚集的泡沫.这极有利于牛市行情的延长:512点(2006年1月)--1510点(1997年5月)--1047点(1999年5月)--1756点(1999年6月)--1361点(2000年1月)--2245点(2001年6月).请注意:由于处在大牛市上升通道中的每一次[回调\\\.其跌幅均未超过前期上涨的最高点的1/2.因此.笔者才将它视为一种[回调\\\.而不是一轮独立的[熊市\\\行情.第四轮牛熊更替与前三轮牛熊更替的主要区别在于:第四轮行情是一轮[慢牛\\\行情.它表现为[一波三折\\\地上涨.同时也对称地表现为[一波三折\\\地下跌:2245点--1500点--1200点--1000点.正是牛市[一波三折\\\地曲折上涨.才有后来[一波三折\\\地曲折下跌.也正是这样.这一轮牛熊行情才能持久.前后持续9年的时间.5.第五轮牛熊更替:998点--4081点--?(跌幅超过50%)2005年6月6日.上证指数跌破1000点.最低为998.23点.与2001年6月14日的2245点相比.总计跌幅超过50%.故标志着此轮熊市目标位的正式确立.正常的技术性反转.再加上“股改”的东风.2005年5月.管理层启动股改试点.上证指数从2005年6月6日的1000点附近再次启动.2006年5月9日.上证指数终于再次站上1500点.2006年11月20日.上证指数站上2000点.2006年12月14日.上证指数首次创出历史最高记录.收于2249.11点.8个交易日后.2006年12月27日.上证指数首次冲上2500点关口.2007年2月26日.大盘首次站上3000点大关.2007年5月9日.大盘首次站上4000点大关.2007年5月14日.大盘再次创下记录4081点.2007年10月16日.大盘创造历史最高点6124.04点.

















